今天是
学院CRP| 教务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js33333线路登录 > 综合新闻 > 职教关注 > 正文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18〕44号)

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9-03-2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现结合js33333线路登录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党建工作。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合理设置教师党支部或党小组。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师日常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深入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教师党支部书记轮训。市、县(市、区)教育工委要依托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利用基层党校,系统组织开展教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配齐建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学校党务工作队伍。

2.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搭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平台,系统研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发教育培训课程,系统开展教师“四个自信”专题教育,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发挥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新型城乡社区、现代创新型企业、高精尖实验室等社会资源,认定、设立100个省级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省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把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js33333线路登录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设50个省级师德涵养基地,强化师德实践,擦亮山东教师志愿服务品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义务送教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师德考评,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加大教师考评环节中职业操守权重,对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规范教师依法执教、廉洁从教行为,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持续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防止教师队伍中出现“微腐败”现象。

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

4.优化教师培养体系。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调整、优化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布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改革,集中力量办好10所左右的幼儿师资培养基地,重点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教师;为义务教育学段侧重培养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学校侧重培养研究生层次教师;探索本硕连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设立师范专业,重点培养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层次教师。逐步建立市级政府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制度,实行学生自愿申请,毕业学校推荐,市、县(市、区)教育部门面试考核,高等院校择优录取,委托单位安排使用的招生办法,选拔品学兼优、宜教乐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提升师范专业生源质量。完善公费师范生培养机制,从2019年起,3年新招收15000名公费师范生,建立公费师范生入职竞岗选聘制度。

5.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开展周期性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完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师范类本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用3年时间达到普通专业标准的1.5倍,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行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依托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机构,搭建教师教育课程研究平台,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强化师范生“三字一话”、信息技术应用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加强教学技能考核,办好师范类高等院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高等院校要完善师范生教育实践制度,保障师范生教育实践经费,提高学生生活补助标准,确保集中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

6.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构建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十万名骨干教师、万名卓越教师、千名教育家型教师。加大齐鲁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以3年为一个周期,遴选、培养齐鲁名师名校长500名、特级教师400名。深化“互联网+教师发展”工程,建立一批省外、国外优质教师培训基地。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市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整合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好高等院校和区域内教育科研机构作用,系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快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科研等机构整合,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

7.打造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下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优质高职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高等院校开设职业教育师范类选修课程,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建设职业教育师范学院。落实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定期举办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用5年左右的时间,选拔培养500名青年技能名师,认定一批专业骨干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造就一批职业教育领军人物和职教名家。

8.提升高等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高等院校要完善教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教师发展工作机构,足额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用3年时间全面达到国家规定配备标准。实施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团队建设计划。坚持引培并举,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泰山学者”工程,实施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高等院校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及团队。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组建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评价专家团队。

三、全面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9.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各地要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充分利用教师编制周转专户政策,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要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根据生源增长及时核定、调配编制。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因培训、病休、生育等造成的教师临时性缺员,严禁中小学自行聘用代课教师。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严禁挤占、挪用、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充分挖掘现有编制资源,利用改革管理、精简收回等待分配编制调剂解决公办幼儿园编制需求;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实无法满足的市、县(市、区),可对实验幼儿园、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公办学校附属幼儿园等公益二类幼儿园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 邮编:255300 电话:(0533)6811918
鲁ICP备070185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30602000298号